课题会议记录记录1
东关小学教育科研会议记录表
时间 | 2018年4月20 | 地点 | 智慧工作室 |
主持人 | 艾晓辉 | 主题 | 开题报告 |
参加人员 | 邸翠红、艾晓辉、吴梅、宋海燕、袁超、刘丹、张馨元、陈雄伟、臧蕾、常虹 | ||
会议流程 | 1、 艾晓辉副校长宣读开题报告 2、 邸校长做总结
| ||
会议记录 |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拓展阅读是现阶段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对教材外阅读材料的研读培养语感,提升语言文字鉴赏水平,是以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为着眼点,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教学形式。国际OACD组织从三个能力角度评估了学生的发展:第一是阅读能力,第二是科学能力,第三是数学能力。他们把阅读能力看成是衡量一个学生发展成长非常重要的标志。 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拓展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看来拓展阅读正好为学生构筑了这样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的平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文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深刻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实践和对未知领域的设想,构建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网络,积极开创知识的新内涵,从而增强创新意识。从信息论角度看,阅读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吸收)过程。从这方面讲,“拓展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获取信息的触角向外延伸,让学生“多读”、“博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它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积极开展拓展阅读是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省内外一些教育工作者也以拓展阅读,沟通课内外,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我们通过调查也发现拓展阅读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拓展阅读时间不充裕: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通常在课外时间里,他们需要完成课外作业,并参加家长为其准备的各类才艺班、补习班,从而造成小学生课外时间不足,拓展阅读时间不充裕。即使一些学生课外时间较多,然而由于该年龄阶段学生较为贪玩,因此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拓展阅读,从而达不到拓展阅读的时间要求。 (2)拓展阅读材料较为泛化:教师在拓展阅读教学时,会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图书,但是由于学生在图书选择时,都会根据自身的喜好来,从而使其在拓展阅读中仅享受到乐趣,却无法对学生起到能力提升作用。 (3)课外拓展阅读流于形式: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较重,因而存在一些教师为完成教学进度,忽略了拓展阅读重要性。虽然教师会对学生布置拓展阅读任务,但缺乏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检查,从而造成拓展阅读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际功效。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1)开阔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扩大了信息量。有助于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2)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同时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能更多地发挥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3)拓展阅读的研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把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4)教师在研究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提升重组、丰富教学内容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2.1、研究目的 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践研究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说 学生在拓展阅读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端正阅读态度,扩大信息量。并在拓展阅读中,摸索出不同文体阅读方法,感受不同阅读主题丰富性, 并逐步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到阅读中,进而提高其阅读力,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在拓展阅读的实践研究中,探索出教学内容重组的策略和方法,并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各类文体或主题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师充分的职业发展,从而为学校打造一支优良的教研队伍。 学校在进行课题研时,借助进一步打造 “书香校园”,形成以“大阅读”为导向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与办学品质。 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将优质多元的阅读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在拓展阅读教学中积累素材,研发拓展阅读的学生读本。 2.2、研究内容: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阅读资源开发与利用。并将拓展阅读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资料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拓展阅读教学资源方面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实实在在地通过实践探索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拓展阅读教学。 (2)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在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从而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2.4研究阶段 准备阶段(2018年4月—6月):主要工作:A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申报;B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寻找理论支撑,并从中收集研究参考资料。C制定计划;课题组集中学习相关理论书籍;D初步分工,有针对性地深入准备。 实施阶段(2018年07月—2020年3月):A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准备的基础上,明确分工,针对各自研究的侧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研究;B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收集有关拓展阅读的心得体会、典型个案,定期上交相关论文;C阶段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阶段性实验报告;D交流实验经验,针对阶段总结反思、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进行研究。 总结阶段(2020年3月—2020年6月):A完成后期检测工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B撰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基础: (1)课题组成员由校长及语文一线组成,均已取得本科学历。课题组成员大多课题组成员都参加过课题研究,并且多次在国家、省、市发表论文。《网络环境下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课题的结题也给本次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课外拓展阅读相关说明与建议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理论支撑和研究氛围。 (3)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和借鉴。近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倡导下,国内外许多学校都投入到拓展阅读、课外阅读的研究之中,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课题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课题组成员分别主持或参加研究了课题《网络环境下开放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课题组成员多次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教学经验。 (2)课题研究已具有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唐山市开平区是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有丰厚的网络资源。学校各项设施非常完善,有录播室、微机教室等。所有电脑都可以上网查资料,每个教师都可以进行网上学习、交流。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有个性地学习。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 五、参考文献 1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10月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3蒋军晶;;《让孩子学会阅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 4沈继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5郑惠美;;让孩子生活在语文世界里——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12期 6王立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J];新课程(小学);2010年06期 7钱伯斯;《说来听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0月 邸翠红:希望各位课题组老师发挥好骨干带动作用,在课题研究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
|